6月27日晚,第30届上海电视节奖落下帷幕。靳东凭借《西北岁月》拿到最佳男主角股票优配平台,宋佳通过《山花烂漫时》二度封后,最佳导演由《山花烂漫时》导演费振翔摘得,最佳男女配角分别给了蒋奇明和蒋欣。《西北岁月》和《我是刑警》拿到评委会大奖,压轴的最佳中国电视剧给了《我的阿勒泰》。
相比去年《繁花》和《漫长的季节》两部种子选手相争,今年妥妥的是白玉兰奖的大年。最佳电视剧提名的10部作品,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剧集,有的有热度、有的有品质、有的二者兼顾,平心而论,也就《城中之城》《凡人歌》和《西北岁月》相对弱了一点。
这就折射出奖项归属和整个颁奖过程槽点实在太多。
首先是典型的分猪肉和拼背景。因为提名作品多、品质都不差,所以要尽量都照顾到,《我的阿勒泰》这么好的作品,给了最佳电视剧,别的奖就尽量少给;《边水往事》是这些剧里唯一一部没上星的网剧,口碑也不错,就给个最佳男配。
前文说过,《城中之城》相对弱一点,但毕竟是金融题材有特别意义,所以很早就颁个“组委会特别奖”,同一个奖另外还给了个晚会,太不严肃了。而另一个较弱的《凡人歌》没办法,什么奖也没给。
国内国外的奖项,待遇也完全不一样。国外的奖项基本都在拼命赶场,颁奖环节没有放入围影片VCR,直接先上名单,再放获奖作品的视频,导致陈豪和马国明手忙脚乱,尴尬了一阵。而国外的领奖嘉宾应该也看出来就是走过场,自己说完获奖感言,没等翻译说完就下台,也尴尬了一阵。
这些都是小问题无伤大雅,让人很难接受的,是这届白玉兰的六大不公平。
第一个不公平:最佳男主角不应该给靳东
最佳男主角五个提名演员里,无论是角色塑造难度、还是表演水准,给肯定是毫无争议的,他在《我是刑警》里的角色塑造实在太强,非常生活化,毫无表演痕迹,而且能将这部走写实路线的电视剧,演出很强的戏剧张力。
就算不给于和伟,给《棋士》的王宝强也说得过去,王宝强入行这么多年首演反派,这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,而且有人物变化,黑化的过程是线性的。
结果呢,给了《西北岁月》的靳东,当然,给他是心照不宣,都知道怎么回事,但是确实不公平啊!
第二个不公平:郭麒麟和吴镇宇没提名最佳男主角
反观提名的五个人,假如吴镇宇入围提名名单,获奖几率应该很大,因为无论是角色塑造还是表演,他都要好过《棋士》里的王宝强和《庆余年第二季》里的张若昀,唯一和他在一个梯队的是《我是刑警》里的于和伟。正常来说,《边水往事》既然入围了最佳电视剧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男配角等奖项,那其他奖项肯定也都提报了,只是评委没选,我相信一定不是瞧不上吴镇宇的演技,这是有目共睹的,考量的原因还是他的角色设定,亦正亦邪,不太正面,真拿奖的话,上海电视节面子上不好看。但本来就应该将演员和角色分开,这太不公平了。
第三个不公平:最佳男主角没提名于适
《我的阿勒泰》提名最佳女主没提名最佳男主,是非常不公平的。尽管题材和人设有限制,于适不是像《棋士》里的王宝强那么极端的角色,也没有《我是刑警》里于和伟人物那样跌宕起伏,但在这样的题材、在《我的阿勒泰》这部剧里,于适奉上了最出色的表演,而且骑马、骑射这些技能也都表现得非常好。
白玉兰给提名的人发了奖杯,说明最终获胜固然是褒奖,提名同样也是褒奖和肯定,难道不应该鼓励于适这样的年轻演员,推陈出新吗?可是提名都不给,等于把于适挡在白玉兰的门外。
第四个不公平:最佳电视剧不应该给《我的阿勒泰》
这个奖难道是抽奖抽出来的吗?还是为了“分猪肉”的大局观?无论是口碑还是作品意义,或者创作难度,《山花烂漫时》都更有资格拿奖,或者特别有创新性的《我是刑警》也比《我的阿勒泰》有资格啊!
第五个不公平:最佳编剧不该给《玫瑰的故事》
最佳编剧(改编)这个奖项,给《玫瑰的故事》算是安慰奖,毕竟这部剧不拿这个奖,就零蛋了。但它占了这个安慰奖,对其他编剧很不公平,相比这种重复率特别高的大女主爱情剧,非常特别的《边水往事》,或者散文改成电视剧的《我的阿勒泰》,甚至感人至深的《小巷人家》都更有资格拿奖吧!
第六个不公平:最佳美术不该给《国色芳华》
同样是分猪肉,不想给奖的就给个技术奖,杨紫在台下坐了一晚上,总算等到一个最佳美术。
然而古装剧的美术主要依托影视城,因为古装剧的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古装服饰、古建筑和道具,这些横店、象山影视城都非常成熟了。
相比而言,特殊年代的《北上》,和有年代感的《我是刑警》更难、更需要创意和细节的挖掘。
分猪肉又分不公平,奖项颁发又掺杂了其他元素,难怪头天晚上还在现场的刘亦菲,都没走红毯就走了,今年是白玉兰的大年,但也是最让人失望和觉得不公平的一届。
港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